每一種工作都有它的學習曲線,特別是一支長年不知冠軍滋味的棒球隊總管。拿紅襪隊總管Theo Epstein來說,從表面上看來他似乎跟球隊總管這個工作八竿子打不著,他來自一個充滿文學氣息的家庭,他的父親Leslie Epstein是一名小說家兼文學教授,而他的祖父和叔公則是電影<北非諜影>劇本的共同作者。但以後見之明來看,一個文學家庭的子嗣,變成了一支長期為知識份子所喜愛的棒球隊總管,不啻是電影或小說裡才會出現的情節。如果2004年波士頓紅襪隊的冠軍能追溯到單一事件,那麼它很可能就是聘雇了Epstein,一個聰明又充滿棒球狂熱的奇葩。Epstein的紅襪隊總管之路,是由新老闆John Henry鋪成的。精明的交易商Henry於2002年買下了波士頓紅襪隊,他其實不算是棒球界的新人,他曾擁有一支小聯盟球隊(Tucson)與另一支大聯盟球隊(Florida Marlins)。1997年秋天,儘管馬林魚才剛剛拿下當年的世界大賽冠軍,當時球隊的老闆Wayne Huizenga仍決定要賣掉球隊,而在佛羅里達,恐怕沒有多少人會為Huizenga的決定感到難過。1990年代,有許多大聯盟的老闆們利用棒球隊“綁架”了選民與地方政治人物,想運用公眾的資金(或稅收)來增建新球場,若公眾不從,老闆們就會威脅將球隊給搬到其他城市。其中Huizenga就是聲音最大的一個,他不斷在媒體上放話南佛羅里達不配擁有一支大聯盟球隊,除非它的市民能蓋一座宏偉的棒球場。如果建一座新球場,能帶來這麼多金礦與效益,那為什麼老闆們不自掏腰包自己蓋呢?你也許會問。因為那些老闆們都知道一個道理:永遠先用別人的錢!南佛羅里達的納稅人群起反抗Huizenga,
歡樂捕魚
球場蓋不成,如前所述,
BINGOBINGO
Huizenga便決定將馬林魚隊脫手。1999年,商人John Henry買下了球隊,在三年馬林魚老闆任內,Henry建立了良好的公眾形象,並積極參與社區事務。然而,位於邊陲的馬林魚,終究不是John Henry的最終歸宿,他需要的是帝國中心。這個機會於2002年出現了,John Henry發揮了華爾街商人最高強的本領,積極參與了馬林魚-紅襪-博覽會隊的三方交易,而最終他也如願以償地變成了波士頓紅襪隊的新老闆。紅襪隊擁有馬林魚隊所夢寐以求的優勢,如大聯盟最具故事性的歷史、穩定的收入來源、狂熱的球迷基礎等。而John Henry又找來兩位助手,
真人規則
Tom Werner是一個成功的電視節目製作人,他將管理新英格蘭體育電視網(由上述三方交易案中所得);新任CEO Larry Lucchino曾成功主導巴爾地摩金鶯隊與聖地牙哥教士隊新球場的增建,同時對於市場行銷有豐富經驗,他將處理芬威球場的升級擴充工程與新英格蘭地區的球迷經營。一支球隊的新管理團隊,常常會換新總管,紅襪隊也不例外。雖然不乏成功交易,如1997年簽下Pedro Martinez、2001年從印地安人隊挖來Manny Ramirez,但現任總管Dan Duquette卻更常做一些令球迷失望,對球隊競爭力沒有幫助的交易,如未能與Mo Vaughn續約,以Jose Offerman為球隊攻擊中心,殘破不堪的投手群等等不一而足。John Henry的團隊並不急著挑選繼任者,他們屬意的對象有奧克蘭運動家的Billy Beane、多倫多藍鳥隊的J.P. Ricciardi、或是Billy Beane的助手Paul DePodesta,這些人可不是隨便叫得動的,而且當時大聯盟春訓已經開始,於是2002年紅襪任命Mike Port擔任過渡期的總管。而Theo Epstein呢?Lucchino在教士隊工作時,Epstein是他的同事,他狂熱的工作態度與數據派的做法令Lucchino印象深刻,因此當他轉到紅襪隊時,就一併將Epstein帶了過來,擔任他的助手。接手球隊第一年,新團隊並沒有創造立即的成功。雖然明星游擊手Nomar Garciaparra有了精彩的一季,Johnny Damon也補上了開鋒先鋒的角色,但在打擊上仍有缺失,Jason Varitek和Trot Nixon很好,但稱不上偉大;Manny Ramirez因手指頭斷裂而缺席了四分之一個球季,但傷癒回歸後一直無法恢復往日水平;三壘手Hillenbrand有個火燙的開季,但表現每況愈下;至於一壘手、二壘手與指定打擊,更是球隊的軟肋。而投手陣容,除了Pedro Martinez與Derek Lowe能獨當一面外,其餘先發、中繼與後援投手,均令人以失望告終。2002年紅襪隊戰績93勝69敗,比2001年進步了11場勝場,但仍以10場勝差落後給洋基隊,連續五年擔任美聯東區陪榜的角色。2003年球季開始前,紅襪接觸了麻州子弟Ricciardi,但Ricciardi似乎在多倫多過得十分開心,而藍鳥隊在嗅到紅襪隊的意圖後,更與Ricciardi簽下了五年的延長合約,讓Ricciardi離開了談判桌。接下來是Billy Beane,Billy Beane對紅襪有興趣,而奧克蘭運動家,也允許他跟紅襪隊談判,但Beane最後一刻改變了心意,為了家庭他選擇留在加州。失去了兩條大魚,開季在即,新團隊可不想連續兩季庸庸碌碌。突然間,他們把目光放在了自己人Theo Epstein身上,他28歲(比大多數球員都年輕),沒有任何總管的經驗,但他已被灌輸新團隊的管理文化,聰明、服膺Bill James的統計分析哲學、願意改變,
娛樂城
而且更重要的是,他有空!面對紅襪在打線上的問題,Epstein先簽了Jeremy Giambi來擔任指定打擊,但他也知道Jeremy Giambi並不是最佳人選,直到2003年一月,David Ortiz從雙城隊投奔而來,DH的位置才有了最終解答,而David Ortiz日後也將成為改變波士頓紅襪隊歷史的大人物。最後,Epstein還從日職中日龍隊手上,挖來了一壘手Kevin Millar。 2003年球季,紅襪隊的打線堪稱暴力,
金旺5298娛樂城
攻下了領先大聯盟的961分,上壘率也是大聯盟第一,更以4成91的長打率,打破1927年洋基隊所創下的單季最佳紀錄。紅襪隊以外卡身分打入該年季後賽,並擊敗運動家隊闖入美聯冠軍賽,然而與美聯冠軍賽對手洋基相較,雖然紅襪隊的打擊表現並不差,但是投手陣容則顯得左支右絀,這也讓紅襪在血戰七場後含恨落敗。 球隊沒有一個稱職的守護神,使得Grady Little只能根據隊上投手的狀況來隨機調整上場時間,這種創新的做法讓紅襪隊在面臨好比第五局對手滿壘,或第七局兩出局對手換上代打的情況時,只能選擇對上第四或第五好的中繼投手,因為他們得保留最好的中繼投手到第九局(但這種情況很少發生,因為通常紅襪都會落後),造成無謂的資源錯置浪費。更令球迷感到惋惜的,在美聯冠軍賽第七戰,儘管Pedro Martinez已超過他的100球上限,但Little仍讓他留在場上續投。雖然球場上的抉擇判斷要看最終的結果是好是壞來決定,贏了那個判斷就是神,輸了那個判斷便豬狗不如,Little下了讓Pedro繼續留在場上的判斷,而這個判斷最終也讓他丟了工作。不過,這樣做的遠因,或許也跟紅襪當時整體投手的狀況脫不了關係。 2003年球季結束,新英格蘭的樹葉飄落,準備迎接冬日的來臨,而為了打破魔咒,讓紅襪隊拿下冠軍,Theo Epstein接下來必需要為紅襪隊找到三個人物:一位大物投手,一位終結者,以及一名總教練。神奇的是,僅僅在當年世界大賽結束後的六個星期內,
GB寶藏電子
Epstein就全數找到了。至於他找的是誰?他們怎麼加入紅襪隊的?請聽下回分解。 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