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照中國籃協的賬目,17家俱樂部近兩個賽季能從籃協拿到1600萬元左右的分紅,
TU娛樂城
CBA俱樂部之所以不滿意,是因為這筆錢仍難以彌補投入與收益之間的巨大差距,他們沒有享受到CBA市場大蛋糕帶來的紅利。
5年前,CBA俱樂部年均投入不到4000萬元,上賽季俱樂部平均投入已達7000萬元。在拿不到版權、商務權的情況下,幾乎所有CBA俱樂部都嚴重虧損。以四川金強男籃為例,上賽季投入6000萬元的他們算是拿到了CBA歷史上性價比最高的一個總冠軍,但整個賽季他們沒有冠名贊助,加上籃協分紅以及票房,所有收益加起來也不到2000萬元。姚明當老板的上海男籃省吃儉用,
歡樂捕魚
每個賽季也要虧損近2000萬元。
根據CBA俱樂部預估,2017年商務權合同可能會是一個5年50億元到60億元的“大蛋糕”。俱樂部希望每家每年至少有3000萬元的分成。其中版權費是職業聯賽的最大一筆收入,中超聯賽5年版權賣了80億元,NBA9年版權賣了240億美元。CBA的電視轉播一直非常尷尬央視每個賽季支付的費用在100萬元左右。電視直播平臺的稀缺,導致俱樂部在轉播權談判中處于弱勢。對此,中國籃協高層表示:“CBA在未來具有巨大潛力,我們希望通過市場化競爭,為聯賽爭取最大化的商業效益。”CBA聯賽委員會會議暨CBA聯賽投資人會議將于4月27日在太原召開,籃協主導的CBA公司籌備組即將成立。即使屆時姚明不再出面,相信各家俱樂部也會為了各自利益與中國籃協再度交鋒。
盡管由姚明牽頭的中職聯籃球俱樂部(北京)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中職聯)在爭奪CBA經營權的過程中完敗給中國籃協,但中職聯的行為讓中國籃協有點坐不住了。之前一直不愿公開財務收支情況的中國籃協,這次破天荒地公開了CBA的賬目,中國籃協相關負責人前天公布了CBA最近5個賽季的收支明細。面對外界的質疑,中國籃協公開CBA賬目也算是一次回擊,尤其是針對加入中職聯的18家CBA俱樂部。中國籃協此舉的言下之意是,“根本不存在中國籃協與俱樂部爭奪利益的說法,雖然這個家不好當,但聯賽改革的主導權始終牢牢掌握在我的手里。”
籃協一度拒絕公開賬目
這些年,中國籃協的財務一直不透明。2013年,
BU娛樂城
王興江在賣掉CBA球隊山西隊后曾向中國籃協發難,“除了發給每家俱樂部的1200萬元,
BINGOBINGO
籃協上賽季聯賽盈利1.5億元,但這筆錢去向不明。籃協下屬的中籃公司搞了那么多商業比賽,錢都去哪了?”對此,時任中籃公司總經理的肖紅安曾表示:“錢的去向屬于商業機密,不能透露太多具體數字。營業稅、印花稅、25%個人所得稅等,還有運營費、裁判費、推廣等費用,所有環節的費用都要報賬,這些數據都是有據可查的。我們的費用都是經過了聯賽委員會討論審核的,收入支出都是很清楚的……每年都有6至7次的審計,
POLY保利體育
我們是國有企業,每一筆開銷都是在預算之內,我們是嚴格按照規程辦事的!”
CBA每年作價3.36億元
這一次,中國籃協高層將賬目的具體數字和盤托出盈方與CBA聯賽簽訂的商務合作協議第一個合同周期7年(2005年2012年),盈方每年支付650萬美元,并且按8.2765的固定匯率支付人民幣,折合人民幣5379.725萬元;第二個合同周期5年(2012年2017年),盈方平均每賽季向中國籃協支付約3.36億元人民幣(即此前爆出的5年17億元的合同)。“這3.36億元中,籃協向國家繳納約9%的流轉稅(含文化稅),約3000萬元;留取2.5%的女籃發展專項基金、2.5%的俱樂部青少年籃球發展專項基金和3.63%的CBA風險儲備金,約為2900萬元。”這名負責人還強調,“專項基金屬于專款專用,
ATG電子試玩
有嚴格的審計。如果沒有花出去,還需要向國家繳納25%的所得稅(約725萬元)。”
全部分給俱樂部絕不截留
中國籃協在扣除以上費用之后,還剩2.7億元。在撥給20家CBA俱樂部每家1000萬元的比賽經費補貼后,還需要支付賽區承辦經費、俱樂部和賽區獎勵經費、裁判經費、聯賽推廣費用、聯賽辦公費用、運動員體測和夏訓費用、各項工作會議和培訓經費等合計2900多萬元,最終結余約4000萬元,由20家俱樂部平分,每家約200萬元。2013-2014賽季四川金強男籃加盟CBA時繳納了3500萬元的加盟費,由此前的17家俱樂部平分;2014-2015賽季同曦和重慶(現北控)共同繳納了7000萬元加盟費,由18家俱樂部平分。
“代理商賺了是市場行為”
CBA投資人此前曾不滿地表示,CBA的錢全部讓代理商掙走了。對此,中國籃協的看法是:“一開始盈方處于虧損狀態,有一個賽季的冠名費僅1500萬元,而盈方每個賽季要拿出5000多萬元。”2012年盈方以17億元的總價格續約,李寧公司以5年20億元的總價成為CBA聯賽合作伙伴之后,盈方就賺到了。單李寧一家的贊助,就能保證盈方的支出。最近4個賽季CBA每年的贊助商都超過20家,加上賽事分包,盈方2015年在CBA和國家隊商務開發方面的收入已超過7億元。對于“盈方拿走了聯賽商務開發中50%70%的收益”這一說法,籃協方面認為:“盈方當初簽合同時還是冒了巨大風險的。當時如果沒有李寧公司參與競爭,最終簽合同的數字會比3.36億元低很多。代理商賺了是市場行為。”
,